瘟疫曾多次放过人类,人类能否放过野生动物?丨谷雨数据
2018年,湖南查杀非法贸易中被救治的穿山甲 图 | 新华网
出品丨腾讯新闻
这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年。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。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24点,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确诊7711例、死亡170例。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摊位上分离到了病毒,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。
疫情披露后,全国大量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宣布休市。而这一切,似乎有点晚。
夺命瘟疫如何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?如果病毒源头是野生动物,那么它背后流窜的舞台在哪里?谷雨数据试图寻找答案。
过半数人认为: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
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的两年前(2017年)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5.4%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。进一步调查发现,22.3%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、药品及保健品,19.7%的受访者曾使用过野生保护动物的制成品,如衣服、装饰品等。
捕杀、买卖、食用、制衣……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这些“亲密接触”,已经屡次带来了致命打击。
多次重大疫情传染源为野生动物
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。
而由这类动物所传播的病,被称为动物源性疾病。据中科院官网,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,有62%是动物源性疾病。
事实上,“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,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,这些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面大幅增加,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。”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在公开演讲中强调。
被交易的生命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中国实施“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、积极驯养繁殖、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”。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,可以因科学研究、驯养繁殖、展览等特殊情况,出售、收购、利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。
允许持证经营,显然制止不了非法交易,森林公安每年都会侦破一批大案要案。
公安部网站曾披露: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以非法收购、运输、出售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,非法狩猎和非法猎捕,杀害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三类犯罪为主。其中非法收购、运输、出售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件所占比例最高。
市场贸易背后,是火热的买卖。公开的野生动物市场和地下交易黑色链条,使得大量的“野味”被摆上国人餐桌。
疫情期间,禁止野生动物交易
1月27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农业农村部、国林草局应联合发布公告,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,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,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,严查野生动物销售链条。
目前,湖北省已全面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市场交易,关闭全省21家动物园;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电商平台监测,禁止野生动物网络交易;湖南省封控隔离所有人工繁育场所的野生动物;广西南宁市,11个野生动物市场休市;广东江门市5个野生动物经营市场休市一年……
然而,疫情期间严查严控,那疫情解除之后呢?
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,果子狸被认定为病毒大爆发的元凶。而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,中华菊头蝠才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和最终源头。
03年疫情爆发,全国多省市对果子狸进行了地毯式搜查,对养殖果子狸展开了灭顶查杀。而疫情结束后,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猎贸易快速复活,养殖市场也逐渐反弹。2020年1月,拥有500万人口的广西贵港市就有6家活跃着的果子狸养殖场。
对于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的持续性,执法的强度乃至立法规定的完整性值得反思。
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曾表示,要避免潜在传染病,就应该尊重自然。不应破坏野生生物栖息地,不应买卖野生动物。
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、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看来,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未对消费野生动物做严格的规定,应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,以及餐馆的非法经营。
一位滞留在外地的武汉人在微博中说:“生于安定兴邦的年代,不曾想过此生会以这样的方式历此浩劫。”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、尊重自然,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,甚至会催生更大的问题。
*参考资料:
*为共同版权方数可视成员